logo

“问安电话”安抚老人心——津城已有5家日照中心免费开展问安服务

发布时间:2019/7/25 分类:媒体关注 来源:互联网

  “喂,杨奶奶,我是日间照料中心的小刘,咱们聊会儿天儿。”每周,家住南开区龙兴里社区的81岁杨奶奶,都会接到金融街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打来的“问安电话”。在每周两次的“嗨聊”中,老人会给小刘讲述自己的经历、咨询智能手机的用法,还会把生活中的困难告诉小刘。从2016年至今,本市已有5家日间照料中心陆续推出无偿“问安电话”服务,至今已惠及300余位空巢、孤寡、失能、半失能老人。
  “问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展现孝道的行为。只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子女不再和父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直接到父母房中问安不能再成为每天的“功课”,那么,通过电话等方式,多和父母交流,仍然是子女应该尽的义务。但是,对于一些特别家庭的老人来说,也许子女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陪父母长谈,也许老人没有子女,也许老人不愿意让儿女担心而难以吐露心中真情……有人像自家孩子一样按时“问安”,给老人带来的不仅是心理上的慰藉,更让老人获得安全感。问安电话就是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心理服务。“问安专员”刘颖说:“一个电话,是老人和社会沟通的连心桥,可以让老人们告别孤单,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问安电话不仅仅是和老人聊聊天,每个“问安专员”要成为老人的“心理按摩师”和依赖对象,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刘颖“能说会道”,是深得老人“欢心”的“问安专员”。不管是什么样的老人,只要刘姐出马,三言五语就能打开心扉。不过,就是这样一位能人,在遇到80岁的王爷爷时,也曾一度不知道如何开口。“第一次去他家,本来打算聊一会儿就和老人结对子,可是没到10分钟,老人就在我们面前哭起来了。”刘颖说。经过一番观察,刘颖发现老人床头摆放着老伴儿的遗像。原来,王爷爷的妻子去世不久,他一直处于压抑和悲伤的情绪当中,刘颖和同事们的到来让老人有了倾诉的对象。“老伴儿走了,女儿成家后在外地定居,我感觉生活没有念想,也没有盼头。”看着老人悲伤的样子,刘颖一边轻抚着王爷爷的后背一边说:“以后每周我都会给您打电话,也会来看您,您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跟我说。”
  尽管每次聊得都不错,刘颖心中仍有一丝担忧:“王爷爷特别客气,聊一会儿就主动找机会挂电话,说怕影响我工作,感觉他没有放开。”为了和王爷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刘颖仔细分析老人的日常作息,发现每天上午,王爷爷都会去打太极拳。“听说您太极拳打得不错,能给我讲讲么?”一次不经意的尝试让刘颖和老人之间的距离近了不少。听说刘颖对体育“感兴趣”,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王爷爷打开了话匣子。
  “小刘,能不能帮我下载几首太极拳的配乐,我不太会用手机下歌。”听到王爷爷的要求,刘颖为之一振:“这是两个多月来王爷爷第一次求我办事,当时觉得我们之间的沟通终于迈进了一步。”就这样,刘颖和王爷爷在“问安电话”里聊得越来越多,每次通话的时间也从15分钟延长到半个小时、40分钟甚至1个小时。王爷爷也一改拘谨、客气的语气,愿意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股脑地和刘颖分享。
  “感觉老伴儿一走,家里挺冷清的,我想种些花花草草,你能推荐几种给我么?”听到王爷爷有了新需求,刘颖和同事们当天下午就带着几盆多肉植物来到老人家中。“您亲自试着种,每天要好好伺候这些花草,我们每次来都要检查的。”一边教老人种花,刘颖一边和王爷爷开着玩笑。令她感到惊讶的是,自己的一句戏言,王爷爷当真了。一周后,当刘颖和同事们再次入户的时候,发现王爷爷家的写字台上多了一张纸条:“三分之一的水,三分之二的土,一周浇水一次,勿忘。”
  在之后的“问安电话”中,王爷爷都会和刘颖汇报养花情况,分享养花心得。渐渐的,“爱哭”的王爷爷变得开朗起来,电话中的笑声也多了。问安电话,起至的作用不仅是精神上的陪伴,还是实际生活中的帮助。今天,记者获悉,目前,本市已推出“问安电话”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有:天津市南开区尚斓苑日间照料中心,鹤童华苑日间照护中心,鹤童金融街日间照料中心,航天北里日间照料中心,崇德园日间照料中心。服务惠及的居民社区有:华苑街道下辖的12个社区,比如碧华里,长华里,久华里,天华里等;学府街的航天北里社区和荣迁东里社区;万兴街道下辖的金融街社区,龙兴里社区等。“问安”服务已惠及这些社区里居住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失能与半失能老人共300余人。
  来源:津云新闻  记者  任悦 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