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关于鹤童

第四届“尊严生·安乐死”国际论坛在津举行

未标题-1.jpg

  

  2025年4月1日,第四届“尊严生·安乐死”国际论坛在天津蓟州恒大酒店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指导,天津市鹤童老年公益基金会主办,天津市长期照护协会与天津延安医院承办、天津中医药大学长期照护研究院和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协办。本届论坛以“尊严生与安乐死的多维视角探讨”为核心议题,汇聚全球智慧,探讨生命关怀的热点、难点问题。来自荷兰、日本及中国医学、法学、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临终关怀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社会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展开深度对话,为推动安乐死立法和伦理研究,促进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地参访:生命纪念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未标题-2.jpg

 

  4月1日上午,论坛活动在天津蓟州生命纪念公园拉开帷幕。与会嘉宾在“奉献碑”前举行庄严的缅怀仪式,向那些遗体及器官捐献的逝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些捐献者以无私之举为病患重燃生命希望,为医学教育与科研事业作出不朽贡献。祭扫仪式中,鹤童公益养老集团董事长方嘉珂深情致辞:“生命的尊严不仅体现在如何活,也关乎如何有选择地告别。捐献者的勇气与善意,正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诠释。哀思寄远,责任在肩。鹤童人将铭记:我们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人性的光辉。”

 

汇聚全球智慧:共探生命终章的人文关怀

 

未标题-4.jpg

 

  当天下午的学术论坛在蓟州恒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论坛由天津市长期照护协会秘书长马丹主持。来自荷兰、日本、中国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国际安乐死的立法经验、安宁疗护实践与伦理争议等话题发表主旨演讲,会议议题引发了与会者的深度思考与热烈讨论,展开了深度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烈。

 

立法版图:全球安乐死合法化进程

 

未标题-5.jpg

荷兰安乐死协会(NVVE)董事会成员  迪克·鲍舍尔

 

  荷兰安乐死协会(NVVE)董事会成员迪克·鲍舍尔(Dick Bosscher)先生以荷兰为例,详细解读了全球首个安乐死合法化国家的实践经验。荷兰通过“自愿、深思熟虑、不可逆痛苦”三原则及多学科评估机制,为患者提供了合法且有尊严的离世选择。荷兰经验表明,严格的法律框架与社会共识是平衡伦理争议的关键。他通过区分结束生命的四种方式,即安乐死、协助死亡、终止治疗和姑息性镇静的定义后,详细介绍了关于安乐死和协助死亡在全球范围内的最新发展。目前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哥伦比亚和加拿大已有安乐死和协助死亡方面的立法;美国的11个州、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和奥地利在特定条件下允许协助死亡;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法国都有谨慎的立法计划;意大利、韩国、智利、阿根廷、厄瓜多尔和冰岛立法仍在争议中。此外,他还提到我国2022年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在“临终决定权”上做出的突破。如果病人立了生前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医院要尊重病人的意愿。相比医学意义上的延续生命,让患者能选择有尊严体面的离开,这既是立法规范上的重大突破,也反映了我们的思想和社会进步。

 

东方实践:日本安宁疗护的本土化探索

 

未标题-6.jpg

日本衣笠医院姑息治疗病房护士长  谷村美希

 

  日本衣笠医院姑息治疗病房护士长谷村美希女士分享了日本安宁疗护的现状、一些日常安宁疗护的案例以及在安宁疗护中最受重视的问题。据介绍,根据厚生劳动省2024年《人口动态统计》显示,2023年日本出生人数为72万人,而相对死亡人数达到了158万人,其中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达到了38万人。癌症的患者最想度过人生最后时刻的地方选择最多的在自己家里,第二是在医院,然后是在养老院。日本安宁疗护机构以及安宁疗护型住宅的数量都在增加。在安宁疗护实践中,“肿瘤多学科协作支持团队(MDT)”和循证医学支持的扶助疗法(CIM),为提升临终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探索:从生前预嘱到立法破冰

 

未标题-7.jpg

北京市法学会常务理事、律师  陈洪忠

 

  北京市法学会常务理事陈洪忠律师结合国内典型案例,剖析了中国安乐死合法化的法律障碍与社会争议。他提到,自1987年“中国安乐死第一案”至今,公众对临终自主权的关注显著增长,但现行《刑法》未对医疗协助行为与故意杀人作出明确界分,情与法的对撞依旧。目前,中国更多依托安宁疗护与生前预嘱模式,以“减轻痛苦”为核心构建临终服务体系。未来,如何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推动“生前预嘱”法律效力认定,并建立医疗代理权与家庭责任的清晰边界,将成为亟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蓟州共识》迈向尊严离世的理性之桥

 

未标题-8.jpg

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鹤童公益养老集团董事长  方嘉珂

 

  ‍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终点,如何走向终点,应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课题。与会嘉宾就此展开深入探讨,跨越国界,探索共筑尊严自主离世的理性之桥。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鹤童公益养老集团董事长方嘉珂正式发布《蓟州共识》,并提出六大核心倡议: 倡导在中国设立“安宁疗护与临终自主权”的国家级试点城市,推动“尊严离世”的立法进程; 参考荷兰、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建立多学科联合评估委员会,确保程序公正与患者意愿的真实性; 探索“生前预嘱”的法律效力,明确医疗代理权与家庭责任的边界,减少医疗决策权冲突; 医学界应推广非药物镇痛与心理舒缓技术,降低临终痛苦; 法律界应联合国际专家起草“全球尊严生·安乐死伦理指南”,为立法做准备; 教育界可依托鹤童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平台,开设生命伦理学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会议总结:多方合力维护“生命尊严”

 

未标题-9.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  杨团

 

  会议最后,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团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安乐死”或“尊严死”是长寿时代下,中国乃至全球必须直面的社会与法律难题。它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与死自主选择的权利追求,更要求全社会在公众舆论层面形成广泛共识。要真正实现“尊严死”,需解决医院执行层面的诸多难题,如监护实践的规范、法律判例的支持、公正程序的保障以及生命伦理与社会道德的共识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医疗机构、法律界、伦理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未来展望:以爱之名守护生命尊严

 

  鹤童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尊严生·安乐死”国际论坛,积极推动医学、法学、伦理学界的跨界对话,倡导以临终患者为中心的关怀模式,为国际社会在尊严生与安乐死的议题探讨上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

 

  本届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社会行动宣言,标志着中国临终关怀与安乐死议题从边缘讨论迈向主流探索。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如何平衡“生命质量”与“生命长度”、协调传统伦理与现代人权,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长期命题。正如《蓟州共识》所呼吁:“让每一个个体生命自主谢幕,以爱之名守护最后的尊严。”未来,鹤童将继续携手全球各方智慧力量,推动跨界对话,助力中国构建更具温度与尊严的临终服务体系。

 

扫码咨询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