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深化,长期照护服务成为社会保障关键领域,而行业普遍存在护理员过劳、服务质量不均、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一些机构采用 12 小时轮班或弹性工时,护理员日均工作超过10 小时,严重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鹤童在建立初始,就制定了 8 小时工作制为核心的科学管理模式。
一、8 小时工作制:筑牢双重保障根基
鹤童打破行业惯例,30载坚持 8 小时固定工作制,成为国内少数实现护理员 “朝九晚五” 或 “做五休二” 的长照机构。相较于行业 10-12 小时的普遍工时,鹤童护理员能保持充沛精力专注服务,同时避免了因人员频繁更替、疲劳作业导致的服务断层,既保障了护理员权益,又满足了被照护者对持续稳定服务的需求,实现了人力保障与服务质量的双重平衡。
二、标准化操作:提升服务效率与安全性
依托 8 小时工作制带来的人员状态优势,鹤童通过构建核心护理项目标准流程,针对翻身、清洁、喂食等关键服务,精准拆解操作环节、剔除无效动作,明确执行规范与时间标准,如协助失能老人翻身限定在 8 分钟内。这一举措使服务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 30%,同时降低了操作不规范引发的照护风险,让服务更安全、精准、可预期。
三、专业化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效能
鹤童根据护理员技能水平与擅长领域划分责任区域,实现 “专人专岗” 精准匹配,让康复护理专长人员聚焦功能恢复,生活照料专长人员专注日常起居。同时依据被照护者护理等级科学配比人力,1 名护理员对应 3 名轻度、2 名中度或 1 名重度失能老人,并动态调整班次与配比,避免了 “一人多责、精力分散” 的行业通病,让 8 小时内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
四、精细化管理:保障服务无缝衔接
鹤童采用 “固定轮班 + 弹性补位” 模式,早班(8:00-16:00)、晚班(16:00-24:00)覆盖 24 小时服务,避免频繁倒班影响护理员状态。针对突发情况设立 “备用护理员库”,确保服务不缺位。每个班次交接预留 30 分钟专项沟通时间,详细交接被照护者身体状况、用药情况等关键信息,实现服务连贯有序。
五、激励与培训:夯实人才队伍基础
鹤童建立 “8 小时工作绩效与工资直接挂钩” 的激励机制,将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等纳入评估,实行 “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时利用护理员工作外时间开展冬训、夏训,聚焦技能提升、应急处理等核心内容,形成 “工作时段高效服务 + 非工作时段系统培训” 的模式。这一机制使鹤童护理员职业流失率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 1/3,打造了专业稳定的人才队伍。
鹤童以 8 小时工作制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破解了行业诸多困境,构建了 “护理员有保障、被照护者得安心、行业可持续” 的良性生态,让老年群体享受到更高品质的长照服务。
扫码咨询